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外企加码布局武汉 上半年外商投资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 2023-07-05 14:00: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武汉报道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迈出实质性步伐,以武汉为代表的内陆城市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资料图)

今年以来,亚马逊、盖瑞特、伟巴斯特、博世华域、普旭、安波福等一大批外资企业在汉落户投资或加码布局,武汉正逐步成为外资竞逐的热土。

位于武汉光谷的盖瑞特二期工厂里,入眼是一幅火热的生产画面。在6月28日,这里刚刚完成扩建投产,并现场交付中国区第3000万台涡轮增压器产品。

投产后的武汉工厂二期引入了国内首条乘用车汽油可变喷嘴增压器自动化高速生产线,将产能提升50%。这里生产的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可支持体积更小的发动机,进一步提升燃油经济性。同时,助力武汉汽车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

“2011年,我来到武汉考察时决定在此投资,这是一个成功的决定。如今,武汉工厂已经成长为全球标杆。”盖瑞特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博廉介绍,武汉在盖瑞特的发展版图中,是重要的创新、生产基地,公司也将持续加强在武汉的投资和本土研发。

近年来,武汉不断加码招商引资力度,与各类外资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借助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构建起外资引进的渠道和网络。这些举措在武汉正在逐步落地显效,这也将为武汉新阶段的发展带来机遇。

“走出去”和“引进来”

当“拼经济”成为中国各大城市今年发展中的主基调,武汉也站上了即将冲刺GDP两万亿元的关键节点。于武汉而言,招商引资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武汉将吸引外资企业来汉落户投资作为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点。早在2019年,武汉就发布了“外资12条”,针对性提出外资企业来汉发展的支持举措,强调内外资企业的平等地位,以营造一个外资友好型的环境和机制。

在疫情影响逐步归于平缓后,武汉选择开启“走出去”的新征程。

2022年12月,武汉招商小分队启程前往德国、瑞典开展招商活动,正式吹响了武汉“走出去”的冲锋号角。在2月6日,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的首日,武汉经贸代表团就登上了当日武汉首趟飞往香港的航班,启动港澳招商之行。

而今年的5月和6月,武汉党政代表团组织了一场系统、深度的考察调研和推介活动,赴大湾区、长三角等国内地区学习经验、链接资源。霍尼韦尔、佛吉亚、世邦魏理仕等外企代表在推介会现场点赞了武汉的外资发展环境。

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余锋在6月19日武汉赴上海举办的推介会上,回忆起了当时落户武汉的经历。

“回想三年前,我们在与武汉相关部门洽谈设立中国新兴市场总部的期间,新冠疫情突然暴发。”余锋提到,尽管如此,在武汉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霍尼韦尔于2020年初在武汉顺利成立了分公司,作为公司在新兴市场中国的总部和创新中心。

在逐步走出疫情阴霾后,武汉通过一系列“走出去”推介活动所构建起的外资关系网络正在逐步转化为实效。与此同时,武汉亦在完善和优化城市内部的优良营商环境和生态。

今年2月,武汉印发《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从项目管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等方面配套制定了若干细化措施,构建系统招商体系,吸引外资企业、项目入驻落地。

在平台方面,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两大国际合作平台逐步集聚成势,武汉也正在更大力度地推动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高质量发展,以重大平台作为外资企业在汉更好发展的载体。

而武汉的地理区位、科教资源、产业基础也逐步转化为经济、产业中的重要支撑。武汉的光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取得突破性转型发展,推动武汉更深层次地参与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之中。这些均为外资企业在当地的发展营造出广阔前景,由此形成吸引外资落户投资的“强磁场”。

外资布局武汉步伐加快

政策支持、平台支撑、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等一系列因素,使武汉成为了外资投资布局的热土。

今年甫一开局,武汉便迎来“开门红”。位于武汉蔡甸区的芬兰林斯特龙集团武汉工厂在2月21日正式投产。于2006年入驻中国的林斯特龙服务对象涵盖了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制药多个行业,而这些产业恰好与武汉的产业结构相互契合。

随后的2023年3月1日,全球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供应商安波福在武汉经开区设立连接器系统工程中心,这也是该跨国公司在中西部地区设立的首个工程中心。

5月19日,全球最大电商亚马逊旗下云计算企业亚马逊科技“落子”武汉经开区,将在武汉经开区设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化赋能中心,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在华中地区设立的首个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

眼下,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在不断壮大武汉“朋友圈”。1-5月,武汉全市各区签约入库亿元以上项目数同比增长30.1%,全市产业项目到资同比增长9.2%,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1.9%。

外企为何加码布局武汉?

“有客户的地方就有我们,我们当初是跟着客户进驻到武汉。”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入驻之后,武汉区位交通、人才供给、自然资源等优越的综合条件让公司决定在此扎根,而武汉也成为了仲量联行在华东、华中地区除上海外布局的第二大城市,“目前,我们已经在这里发展了11年,也决定还要进一步在武汉深耕、加大布局。

在李倩玲看来,公司在选择投资布局的地区时,最看重的是营商环境和城市发展水平两个方面,武汉在这两点上均符合预期。除此之外,她认为交通是否便利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武汉作为中部枢纽城市,海陆空运等物流条件均十分优越。

而对于2003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瑞典丹纳集团而言,工业发展水平也是公司在投资布局城市时考量的重要条件。“我们会评估当地和周边的供应链基础,是否是一个工业化程度相对成熟或是正在成熟的城市,能否支持公司产品从供应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丹纳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霍科雄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这是一场双赢。武汉以工业基础为外资企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保障的同时,外资头部企业也能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在武汉形成集聚,推动制造业更进一步的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提升13.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8.58%。今年1-5月,武汉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6.2%。

“在武汉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武汉市政府的支持下,目前我们在武汉市场的份额已经接近80%。”霍科雄表示。

外资选择城市的逻辑与诉求

从2022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来看,武汉已处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但对比四大一线城市,武汉仍有进步的空间。武汉未来应如何发力?

李倩玲认为,其中的底层逻辑在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外资企业能否借助投资落户和深耕,搭上中国经济飞速成长的“快车”。“现在还存在部分欧美企业对于中国市场处在观望阶段,但同时也诞生出一批愿意来中国内陆投资的企业,比如中东地区的企业以及一些港企。”

只有精准抓住外资企业进驻和加码的需求条件,招商成功率才会越高。李倩玲认为,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下行等压力,很多外资企业面临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他们对未来的布局发展有更加精准的趋势判断,从而形成从判断、决策、执行到应对变化之中的闭环运作。“地方政府能否参与其中,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并在与企业的沟通上给予快速反应,这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中国产业经历由劳动密集型“两头在外”模式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实现转换后,如今外资不再单以“世界工厂”看待中国市场。

霍科雄认为,中国在近十年间经济、产业均处在快速发展、快速交付阶段。近期的改变在于,在快速交付日趋稳定之下,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变得日益突出。“我们需要理解中国不同城市、区域对于细分技术的发展需求,来与我们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相结合。”

霍科雄表示,武汉已成为丹纳在中国第二大布局的城市,基本已覆盖生产上的全部业务,建立了很好的基础。下一步,公司将基于现有布局继续扩大在武汉的采购和供应链发展。“武汉在区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涉及工业基础、成本优势、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我们希望把更多上下游供应链以武汉为中心进行优化,这也会为中国总部上海以及丹纳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

除此之外,在武汉提出由沿海开放后队转变为内陆开放前队的目标下,也需要依靠外资力量提升其城市本身的外向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

李倩玲表示,武汉应进一步完善国际化配套,包括引进国际学校、国际化人才、打造友城网络等各个方面,从而培育出城市的国际化影响力。此外,要进一步找准城市的品牌定位,决定来这座城市创业、发展、生活的受众。“品牌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工程。”

标签:

为您推荐

随机阅读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