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时间定了!事关合肥教师轮岗

发布时间: 2023-05-25 07:37:27 来源:凤凰网

2023年合肥市中小学招生工作即将陆续启动。5月24日,908新媒体从合肥市教育局获悉——今年合肥全市中小学招生将“严控择校”,同时将推进教师的“交流轮岗”。目前合肥市教育局正在细化相关方案,并于近期对外发布。


(资料图)

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初召开的合肥市委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上就曾明确:将围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高质量的教育,从严落实“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入学、不得择校”等要求;制度化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定期在本区内交流轮岗,有序探索教师“区管校聘”“无校籍”管理等。

“目前合肥市教育局正在细化完善具体规定和实施方案,并于近期对外公布。”据合肥市教育局透露,相比往年,今年合肥全市中小学招生在“严控择校”这项举措上将更为严格,各中小学须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要求执行。“本次的细化方案中将配套落实执行的各项举措。”

针对今年家长和社会关注的“二孩入学潮”,合肥市将继续对热点区域教育资源供给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制定“定制方案”,谋划一批重点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缓解热点区域教育资源供给难题,优化区域教育布局。

根据规划,合肥市2023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8所、幼儿园52所,分别新增学位4.5万个、2.1万个。

有关合肥市中小学招生入学相关政策,908新媒体将持续关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

教师交流轮岗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供给,有利于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有利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师交流轮岗不是新鲜话题,就在本周,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通知》,我们来一起了解。

《通知》指出目前江苏各地推进交流轮岗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是部分地区对交流轮岗的科学规划不够重视,交流轮岗还处于完成交流人数比例的阶段,甚至存在为交流而交流的现象;

第二,是部分优质学校担心骨干教师交流影响自身办学质量,不愿意将专业能力强的教学骨干和名师派出交流;

第三,是部分地区交流轮岗的形式较为单一,交流教师单打独斗情况比较普遍,没有在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形成整体带动作用;

第四,是部分地区由于保障措施不到位,交流教师生活不便,交流教师的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难以落实,影响了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以及2023年教师轮岗工作的安排,江苏省教育厅也做了进一步的严格要求。

有几个重点,值得关注:

抓好交流轮岗的重点对象

交流轮岗的重点是推动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乡村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地要切实加强县域内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的统筹管理和均衡配置,确保每年交流的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鼓励各地结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在教师获评“名特优”教师后,由县级统一管理配置,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同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级干部,须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流动。

灵活多样开展交流轮岗工作

统筹配置县域内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统筹配置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均衡校际教师资源配备。

集团学校内交流轮岗,组建强弱、城乡结合的教育集团,通过集团龙头学校统一招聘培育新教师、统筹安排管理干部和学科教师、统一绩效考核等,促进集团学校整体提升。

组团支教、对口支持等交流挂职,鼓励采取校长+管理人员、骨干教师3—5人的组团式交流,加快提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紧缺学科教师资源共享,倡导体育艺术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跨校联聘、多点执教,缓解教师紧缺结构矛盾。

优化型交流,存在富余学科教师的学校可以向该学科教师短缺的学校流动,教师超编学校向编制富余学校流动。

探索推进区域内教师乡村学校服务期(3—5年)制度,教师可根据个人发展及家庭情况自主选择服务时间及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结合个人申请统筹安排,将交流轮岗从“组织被动安排”变为“教师自主择期”。

加强交流轮岗工作保障和激励

各地应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教师流动管理和服务平台,提高交流轮岗的科学性和便捷性。

要强化教师交流轮岗激励保障,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对有交流经历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立相应的补助资金,通过发放食宿、交通补助费等措施,切实减轻交流轮岗教师的交通及食宿负担,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主动性积极性。

关于教师交流轮岗,北京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余国志提出以下观点。

通过机制优化解决相关问题

针对轮岗教师的动力减弱等问题,轮岗学校还应建立多重激励机制,使轮岗教师能够有更多的工作动力。如在荣誉体系方面,可以建立专门针对轮岗教师的荣誉体系,让轮岗教师群体感到被重视和被尊重。

对于轮岗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可以建立“影子”帮扶机制,解决文化冲突和环境适应困境。轮岗教师到新学校的前3个月孤独感最强,心理压力最大,各学校可以在这期间建立“影子”帮扶机制,指定一到两名本校的“影子”教师与轮岗教师结对,帮助其适应新学校的工作、文化和生活。

为轮岗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参考系

在访谈中,85%的轮岗教师表示,在新学校存在着职业发展难以形成预期等困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科专业教学技能的发展目标不如预期。另一方面,教师群体往往也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土壤,教师之间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没有了以往的同伴,职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参考系也就不存在了,这同样也导致无法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水平。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个体适应性的问题,要给予教师更长的时间去适应,但从更长远的角度上,这也是一个教育评价、教育标准、教师发展机制、学校发展机制甚至是教育发展机制转变的契机,相关的配套改革也必须尽快出台。

余国志认为,以后我们将要办好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一所学校的办学经验要拿来大家共享,各种教学资源也要共享;优秀教师要像火种一样撒播到四方,以点燃更多的教师;教师最终都要由学校人变成教育系统人,动态地在区域内调整,以满足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未来的教师将不会只受到某所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要制定相对统一的区域教师评价标准,确立区域的教师发展路径,搭建区域的教师成长平台……

总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再是某所学校的工作,而更应该是区域的工作;教师的教研和交流也会是区域性的;区域的教师队伍会形成一个更大的群体,它将成为区域内每位教师成长更大的背景和氛围……

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区域内的学校发展做出整体性的布局,同时也必将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承担更多的责任。

均衡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做大”

我们还应看到,家长们在强调教育公平的同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在不断扩大,相对来讲,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还是不足的。同样,优质的教师资源也总是有限的,轮岗只是把优质教师资源从一所学校换到了另外一所学校,实现了物理时空上的置换,但优质教师资源的蛋糕并没有做大。

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做更精细的工作,努力发挥优秀轮岗教师的作用,让优秀教师资源不断变大。当已经确定要让某位优秀教师离开原来的学校进行轮岗时,就应该做好预案:要追问优秀教师要去往哪所学校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或者追问哪所学校最需要他。他的轮岗,不只是让输入校多了一名优秀教师,最好还能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甚至带动一所学校的发展。轮岗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优秀的火种不断向更宽广的空间蔓延,均衡不是最终的目标,优质均衡才是。

总之,轮岗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现在存在的问题都是暂时性的、局部性的、可以克服或可以优化的。

来源:安徽交通广播

标签:

为您推荐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
财经